2025-08-28 16:00:51 作者:文/郭彦军 黄家豪 图/郭彦军 黄家豪 来源:草业学院 浏览数:0
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探索低海拔地区高产饲草栽培与加工模式,并通过跨区调运为高寒牧区提供优质冬季补饲料,促进草畜平衡、守护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2025年8月24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郭彦军教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举办甜高粱观摩培训活动。活动组织3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走进由郭彦军教授团队主导的贺尔加甜高粱示范种植基地,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聆听专家讲解,切实提升饲草产业发展理念与技术水平。
2025年,基地共开展了7个甜高粱杂交组合的区试品比试验。目前所有试验材料长势旺盛、植株健康,显示出良好的高原冷凉环境适应能力。组合间性状差异显著:早熟品种已进入收获阶段,晚熟品种则正值抽穗扬花,整体株高普遍超过3米,其中最高品种达到4.2米。在地膜与非地膜栽培方式对比中,地膜处理表现出显著的早期促生长效果,其株高和预期产量均整体高于非地膜栽培。在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甜高粱相比青贮玉米展现出更强的耐瘠薄和耐干旱能力。
在种植基地,村书记们深入田间地头,近距离观摩了不同甜高粱品种的生长表现。大家认真聆听郭教授的细致讲解,一边仔细观察植株高度、茎粗和叶况等关键指标,对不同品种在适应性、抗逆性以及产量与品质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有了直观了解。通过现场互动交流,村书记们对甜高粱在本地土壤气候条件下的实际表现和推广潜力形成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随后,活动转至河西镇贺尔加村党支部会议室继续进行。郭教授结合典型案例,系统讲解了甜高粱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并针对村书记们普遍关心的水肥精准调控、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治、甜高粱与玉米间作模式及青贮加工利用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围绕如何因地制宜推广甜高粱种植、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户收益等话题展开了务实讨论。
参训的村书记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扎实,既在田间地头“看得见、摸得着”,又在理论上“学得透、问得清”,消除了很多实际困惑,对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前景信心大增。他们表示,下一步将充分结合本村资源特点和种植习惯,积极带动群众开展试种示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饲草产业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