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团队在苜蓿田杂草根际微生物特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青岛农业大学草学团队在探索苜蓿田杂草根际微生物特征特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领域TOP期刊,IF:5.64)期刊上,课题组杨超副教授和唐伟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毒杂草防控岗位科学家孙娟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草业学院院长王增裕,教师杨国锋,苗福泓,赵怡然参与了此项工作,青岛农业大学为通讯单位。

  ​​​​​​农业农村部提出“双减(减肥、减药)”政策,为未来农业除草剂的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即使用无毒,无残留的生物除草剂是未来杂草防除的主要方向。作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高产、适口、优质的优质豆科牧草。自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全国范围内广泛的蛋白质饲料短缺,我国的苜蓿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杂草入侵是苜蓿栽培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般来说,杂草的存在对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失比虫害或病原体的发生率更大。多年生牧草的建立期,如苜蓿幼苗,在播种年特别容易受到杂草竞争的影响,播种后出现的杂草会降低苜蓿的成功率,因此,苜蓿苗期的杂草防控至关重要。

  团队通过调研青岛农业大学胶州基地紫花苜蓿田五种主要杂草(马塘、稗草、铁苋菜、马齿苋和藜)根际微生物特征,结果发现五种杂草的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苜蓿根际。杂草根际土壤细菌网络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铁苋菜和藜的根际土壤真菌网络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低于苜蓿,杂草根际酸杆菌科(Acidobacteriaceae)显著高于苜蓿,且苜蓿根际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和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显著高于杂草根际,这为利用苜蓿根际微生物抑制杂草生长提供了有利依据,为苜蓿田杂草微生态抑制剂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毒杂草防控岗位,山东省“草学一流学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的联合支持。

  图1 黄淮海区域苜蓿田主要杂草分布特征

  图2 不同杂草根际细菌和真菌结构分布特征

  图3 苜蓿和杂草根际细菌(左6)和真菌(右6)微生物网络相关关系

  论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840774/full